1.概念:凡氣味芳香,以化濕運脾為主要功效的藥物,稱為芳香化濕藥。 2.主治病證:適用于脾為濕困,運化失職所致的脘腹痞滿、嘔吐泛酸、大便溏瀉、食少倦怠、舌苔白膩,或濕熱困脾之口甘多涎,以及濕溫、暑濕,兼治陰寒閉暑等。 3.使用注意:本類藥多辛香溫燥,易耗氣傷陰,故陰虛血燥、氣虛者慎用;又因其氣味芳香,大多含揮發(fā)油,故入湯劑不宜久煎,以免降低療效。 蒼術(shù)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辛、苦,溫。歸脾、胃經(jīng)。 【性能特點】為治風(fēng)寒濕痹及表證夾濕所常用。 【功效】燥濕健脾,祛風(fēng)濕,發(fā)汗,明目。 【主治病證】 1.濕阻中焦證,痰飲,水腫。 2.風(fēng)寒濕痹,表證夾濕。 3.濕盛腳氣、痿證。 4.夜盲,眼目昏澀。 【配伍】 蒼術(shù)配厚樸、陳皮:蒼術(shù)性溫,功能燥濕健脾;厚樸性溫,功能燥濕、行氣、消積;陳皮性溫,功能燥濕化痰、行氣調(diào)中。三藥相配,溫燥除濕力強,且善行氣,故寒濕中阻、脾胃氣滯者尤宜。 厚樸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苦、辛,溫。歸脾、胃、肺、大腸經(jīng)。 【性能特點】為治濕阻、食積、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之要藥。 【功效】燥濕,行氣,消積,平喘。(技巧:穿又厚又破是小氣) 【主治病證】 1.濕阻中焦、脾胃氣滯之脘腹脹滿。 2.食積或便秘脘腹脹滿。 3.咳喘痰多。 【配伍】 厚樸配枳實:厚樸性溫,功能燥濕、行氣、消積;枳實微寒,功能破氣消積、化痰除痞。兩藥相配,燥濕、消積、行氣之力均強,主治濕濁中阻,或食積停滯或脾胃氣滯所致脘腹脹滿,以及痰濁阻肺之喘咳、胸滿。 廣藿香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辛,微溫。歸脾、胃、肺經(jīng)。 【性能特點】善治濕阻中焦、惡心嘔吐,兼風(fēng)寒襲表者尤佳。 【功效】化濕,止嘔,發(fā)表解暑。 【主治病證】 1.濕阻中焦證。 2.陰寒閉暑,暑濕證,濕溫初起。 3.嘔吐,尤宜濕濁中阻者。 【配伍】 廣藿香配佩蘭:廣藿香微溫,功能化濕和中、解暑、止嘔,且兼發(fā)表;佩蘭性平,功能化濕解暑。兩藥相配,尤善化濕和中、解暑、發(fā)表。凡濕濁中阻,無論兼寒兼熱,也無論有無表證,均可投用。 佩蘭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辛,平。歸脾、胃、肺經(jīng)。 【性能特點】為治濕熱脾癉口甜膩或口臭多涎之良藥。 【功效】化濕,解暑。 【主治病證】 1.濕阻中焦證。 2.濕熱困脾。 3.暑濕及濕溫初起。 砂仁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辛,溫。歸脾、胃經(jīng)。 【功效】化濕行氣,溫中止瀉,安胎。 【主治病證】 1.濕阻中焦證。 2.脾胃氣滯證。 3.脾胃虛寒吐瀉。 4.妊娠惡阻,氣滯胎動不安。 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~6g,打碎后下;或入丸散。 【配伍】 砂仁配木香:砂仁性溫,功能化濕行氣溫中;木香性溫,功能理氣調(diào)中止痛。兩藥相配,化濕、理氣、調(diào)中止痛力勝,凡濕滯、食積,或夾寒所致脘腹脹痛即可投用。兼脾虛者,又當(dāng)配伍健脾之品。 白豆蔻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辛,溫。歸肺、脾、胃經(jīng)。 【功效】化濕行氣,溫中止嘔。(技巧:白子畫) 【主治病證】 1.濕阻中焦證。 2.脾胃氣滯證。 3.胃寒嘔吐。 草豆蔻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辛,溫。歸脾、胃經(jīng)。 【功效】燥濕行氣,溫中止嘔。 【主治病證】 1.寒濕中阻之脹滿疼痛。 2.寒濕中阻之嘔吐、泄瀉。 草果 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辛,溫。歸脾、胃經(jīng)。 【功效】燥濕溫中,除痰截瘧。 【主治病證】 1.寒濕中阻證。 2.寒濕偏盛瘧疾。 以上【《中藥二》芳香化濕藥知識點總結(jié)】內(nèi)容由博傲小編整理,如果您覺得文章內(nèi)容對您有所幫助的話就收藏分享一下吧,想要了解更多的藥考知識點,那就快來關(guān)注博傲網(wǎng)校吧!